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研究》结题自评会顺利举行

2022年03月03日 10:07

阅读: 10681

202161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制与干预》项目总结及任务评审会议在北京协和医院学术会堂顺利举行。参加本次会议的评审专家有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刘开彦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江宇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汪德清教授,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卫生勤务与输血所詹林盛教授。项目组成员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教授,输血研究所副所长刘忠教授,阜外医院输血科主任纪宏文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输血科白连军副主任技师、甘佳副主任肿瘤医院输血科赵国华副主任医师、李喜莹副主任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葛红卫主任,以及项目组各单位的主要研究骨干和部分学生,共20余人参加此次评审会。会议由甘佳副主任和李喜莹副主任主持。


评审会首先由项目负责人刘忠教授简要介绍项目的总体进展情况,从2016年项目成立至今,项目组精诚合作完成了大量的工作,成立中国输血不良反应研究联盟,得到全国同行的支持,并在吉林、云南、广西辽宁、内蒙古五个省份成立分联盟输血不良反应上报系统上线以来,建立了血不良反应研究联盟,研究不良反应发生发展机制和干预策略。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得到政府和行业的认可和支持,写入国家规范和国家标准、专家共识的制定中。此外,团队还参与制定APEC血液安全2020路线图、执笔撰写《国家血液安全报告》,研究并提交《我国血液筛查策略》等研究报告,研制了《全血和成分血使用》《血液成分制备技术》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培养多名研究生,发表了论文近百篇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研究》结题自评会顺利举行

随后,3位分任务负责人分别就分任务完成情况和取得成果进行汇报。王珏副教授汇报了任务1关于输血不良反应防控技术和策略研究成果,该任务取得成果如下:系统建立血型基因分型检测技术体系;研究血型相关同种免疫抗体产生的风险和机制;研究血浆及凝血因子等血液制品质量评价体系;同时研究病原体相关的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及筛查策略评估。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研究》结题自评会顺利举行

王珏副教授做汇报


赵国华副主任医师就任务2的内容汇报了中国输血不良反应研究联盟的发展和不良反应数据的上报情况进行介绍,重点汇报了不良反应上报系统的标准制定和质量控制,并介绍了本任务的重要社会经济效益。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研究》结题自评会顺利举行

赵国华副主任医师做汇报


纪宏文教授针对任务3患者血液管理和精准输血研究做了汇报,该任务中临床研究人员运用不良反应发生发展机制研究成果开展临床实践和应用研究,制定了专家共识,得到良好临床效果,在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标准委员会的关心和支持下,成功转化为国家规范和标准。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研究》结题自评会顺利举行

纪宏文教授做汇报


每个分任务汇报结束后,专家们针对每个分任务做出的重要成果和主要成就给予高度肯定。同时,也针对每个分任务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汇报方式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专家们指出,汇报内容要精简,突出主要成果,对发表的文章应进一步总结分析和提炼,改善临床实践。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研究》结题自评会顺利举行

刘开彦教授做点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研究》结题自评会顺利举行

江宇教授做点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研究》结题自评会顺利举行

汪德清教授做点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研究》结题自评会顺利举行

詹林盛教授做点评


最后,黄宇光主任进行总结,黄宇光主任高度肯定本项目所做成果和产出的社会意义。同时,黄主任也强调,做科研在发文章的同时,还要解决临床用血的各种问题,通过各地临床用血质控中心和各合作单位联合,推进临床用血安全,改善临床输血实践,真正体现出科研为临床服务的准则。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研究》结题自评会顺利举行

黄宇光教授总结


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承办,团队成员充分交流合作,并进一步讨论了十四五期间拟开展的合作项目,共同推进国家血液安全水平的提高。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研究》结题自评会顺利举行

阅读:10681

0

分享: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