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在未来5年内将所有国家严重、可避免的药物相关伤害减少50%。这是一项全球性举措,为此,各国都在采取措施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研究,减少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安全。为响应WHO的呼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和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专家团队共同承担了首批“医学与健康创新工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和干预项目。
经过团队两年的协同努力,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研究的基本框架,优化了项目的整体设计,初步建立了输血不良反应鉴别诊断分级、分 类及干预指南,开发了输血不良反应上报系统,拟定了标本的收集规程,该项目整体设计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应广大同行同仁的要求和项目研究的需要,经创新团队讨论,拟成立“输血不良反应研究联盟”。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机制与干预》协同创新团队牵头,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不良反应重点实验室,联合国内外采供血系统和医疗机构作为成员单位共同组建。
本联盟集成国内外优势力量,突出特色,立足前沿,聚焦输血不良反应研究与干预。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为目的,从提高血液安全和降低不合理用血出发,围绕影响输血安全和有效的主要因素,开展基础、临床和应用研究,提高输血疗效,降低医疗成本,为输血不良反应预警系统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各联盟成员应本着 “联合、协同、共享、共赢”的宗旨,加强团队间的联系和合作,充分发挥各联盟的临床和科研优势,汇集优势力量,相互整合、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输血不良反应的鉴别诊断、分类、分级、治疗及预防的能力和水平,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安全。